筒瓦厂家的产物检修工作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、成品及售后返回的不合格品,目的是确保筒瓦的外观质量、结构强度及使用性能符合标准(如尺寸公差、釉面完整性、抗渗性等)。具体检修内容如下:
一、外观质量检修
釉面与表面检查
检查釉面是否平整、色泽均匀,有无针孔、气泡、缩釉(局部无釉)、流釉(釉料堆积)等缺陷,尤其注意筒瓦的弧形表面和搭接部位(易出现釉面不均)。
表面是否有裂纹(细微龟裂、贯穿性裂纹)、划痕、磕碰痕迹,边缘是否光滑(无毛刺、缺角、崩裂),重点检查瓦头(前端)和瓦尾(搭接端)的完整性(影响铺设密封性)。
造型与尺寸偏差检测
用卷尺、卡尺测量筒瓦的长度、直径(弧度)、壁厚,确保符合设计标准(如长度误差≤±5mm,直径误差≤±3mm),避免因尺寸偏差导致铺设时搭接不严。
检查弧度是否规则(用样板比对),两端是否平行,防止因造型扭曲导致安装时无法对齐。
二、结构强度与性能测试
抗压与抗折强度抽检
随机抽取成品筒瓦,进行抗压试验(模拟屋面荷载)和抗折试验(测试瓦体中部受力性能),天然陶土或琉璃筒瓦的抗压强度需≥15MPa,抗折强度≥3MPa(具体按产物标准),避免使用中因承重断裂。
检查胎体密度:用敲击法判断(声音清脆为致密,沙哑为疏松),疏松胎体易吸水、风化,需筛选剔除。
抗渗性与耐候性检测
抗渗测试:将筒瓦水平放置,内部注水(水位高度1/3),24小时后检查底部是否渗水(尤其接缝处),确保无渗漏(防止屋面漏水)。
耐候性抽检:对釉面筒瓦进行耐酸碱试验(浸泡在5%硫酸溶液中24小时),检查釉面是否脱落、变色;或进行冻融循环测试(-20℃~20℃循环10次),观察是否出现裂纹、剥落(适应北方寒冷地区)。
三、拼接与安装适配性检查
搭接精度测试
取2-3片同批次筒瓦,模拟屋面铺设搭接(瓦尾扣合瓦头),检查搭接是否紧密(缝隙≤2mm),是否有错位、松动,确保雨水能顺流排出,无倒灌风险。
检查筒瓦与配套瓦件(如板瓦、勾头、滴水)的适配性,拼接处是否平整,避免因尺寸不匹配影响整体屋面结构。
固定孔/槽质量检查
带固定孔的筒瓦(用于屋面固定)需检查孔位是否居中、孔径是否标准(通常φ6-8mm),孔边缘是否光滑(无裂纹,防止安装时断裂)。
无固定孔的筒瓦,检查瓦体预留的搭接槽是否规则,能否与相邻瓦件稳定咬合。
四、不合格品分类与处理
缺陷分级与判定
轻微缺陷(如小面积釉面划痕、边缘细微缺角):评估是否可修复(如用同色釉料修补),修复后用于非外露部位(如屋面背面、檐口下方)。
严重缺陷(如贯穿性裂纹、严重渗水、尺寸超差):直接报废,避免流入市场导致安装后返工。
返工与记录
对可修复的筒瓦,安排返工(如补釉、打磨边缘),修复后重新检测,合格后方可入库。
记录不合格品的缺陷类型、数量、批次,分析原因(如原料配比、烧制温度、模具磨损),反馈至生产环节进行工艺调整(如调整窑温曲线、更换模具)。
五、库存与售后产物检修
库存产物定期复检
对库存超过3个月的筒瓦,检查是否因存储不当出现受潮(胎体软化)、釉面风化(失光、剥落)、变形等问题,尤其注意南方潮湿地区的库存产物,需加强防潮检查。
售后返回产物检测
针对客户退回的问题筒瓦,检测缺陷是否为运输破损(如碰撞导致断裂)、安装不当(如固定点开裂)或产物本身质量问题(如隐性裂纹),区分责任并记录,作为改进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