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长期存放的检修周期需结合存储环境、存放时长及瓦件状态综合确定,核心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处理釉面损伤、胎体风化、堆叠问题等隐患,具体检修频率如下:
一、常规环境(干燥通风、室内存储)
短期存放(1年内):每3个月检修一次。
重点检查:
釉面是否有新的划痕、裂纹或剥落(尤其堆叠边缘和底部瓦件);
胎体是否返潮(用手触摸是否发潮、掉渣);
堆叠是否稳固,缓冲物是否移位,有无霉菌滋生迹象。
中期存放(1-3年):每2个月检修一次。
重点检查:
釉面光泽度是否下降(有无褪色、粉化),可对比新瓦件判断老化程度;
瓦体有无因温湿度变化产生的隐性裂纹(可轻敲瓦件,声音发闷可能存在裂纹);
存储环境湿度是否超标(需更换干燥剂或调整除湿设备)。
长期存放(3年以上):每月检修一次,每6个月进行一次***检查。
***检查内容包括:
逐片抽查瓦件,分离出釉面严重损伤、胎体酥化的瓦件;
翻动瓦堆(轻拿轻放),更换受潮的缓冲物,重新整理堆叠(避免长期受压导致变形);
彻底清洁瓦面(去除灰尘、霉菌),必要时重新涂抹保护蜡(蜂蜡),修复轻微釉面损伤。
二、特殊环境(潮湿、露天、高污染区域)
潮湿或沿海地区:因高湿度和盐雾易加速锈蚀、釉面腐蚀,检修周期缩短30%(如短期存放改为每2个月一次,中期存放改为每1.5个月一次),每次检修需增加防潮措施(如补充干燥剂、加固密封)。
露天临时存放:受光照、雨水直接影响,需每周检查一次,重点关注:
防雨覆盖是否完好(有无破损导致雨水渗入);
瓦体是否积水(及时清理,避免胎体吸水);
釉面是否因紫外线照射出现褪色、起皮(需尽快转移至室内)。
三、检修核心动作
外观检查:用软布擦拭瓦面,观察釉面完整性、胎体有无掉渣,标记损伤瓦件单独存放。
结构测试:轻敲瓦件,清脆声音说明结构完好,沉闷或沙哑声可能存在内部裂纹。
环境校准:检查温湿度计,确保湿度≤60%、温度15-25℃,及时调整存储条件。
堆叠维护:重新整理倾斜的瓦堆,更换破损的缓冲物,避免瓦体直接摩擦。